“我怎么没早点认识你呀”!“台湾媒体青年漳州行”采风活动第二站——走进东山

漳州 更新于:2025-10-17 12:21
  • gjgdvj

    跨越漳州古城与东山岛,“台湾媒体青年漳州行”采风活动第二站是东山岛!10月15日上午,台湾媒体青年团队从漳州芗城区出发前往东山县,两天的时间在东山县深入探访了关帝文化产业园、谷文昌纪念馆及澳角村,实地挖掘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。他们用青春的视角记录漳州的发展活力,以媒体的力量搭建沟通桥梁,为深化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结与心灵契合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。

    PART.01

    谷文昌纪念馆:从“沙岛”到“绿洲”的生态启示

    10月15日下午2时许,台湾媒体青年团队来到谷文昌纪念馆。

    “真的难以相信,东山岛以前是一片沙漠,如今却是如此生机盎然。”在一段实物还原东山县过去“风沙肆虐、满目疮痍”的恶劣环境展区前,台湾媒体青年团队停了下,纷纷用手机和相机拍摄眼前的“景象”,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述。

    展厅内的老照片、治沙工具,以及如今东山岛绿意盎然的实景视频形成鲜明对比,直观展现漳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,也展示了东山人通过植树造林、修建水利等措施,阻挡风沙,让 东山从“沙岛” 变成 “绿洲”的过程。

    “从‘沙岛’到‘绿洲’的蜕变,不仅是环境的改善,更体现了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。

    “现在的风景真好!”旺旺中时陈记者感慨地说。

    PART.02

    关帝祖庙:信仰为桥 连起两岸心灵

    东山关帝文化产业园内,香火缭绕的关帝祖庙承载着两岸数百年的信仰联结。台湾媒体青年们进庙后,纷纷双手合十,虔诚地拜关帝。

    讲解员向大家讲述“分灵”故事——台湾现有数百座关帝庙,多数可追溯至东山祖庙,这种信仰传承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“活化石”。

    东山与台湾一水相隔,距澎湖仅98海里。几百年来,关帝文化,随着帆船抵达台湾乃至世界各地。

    行走在东山大街小巷,随处可见群众在家中厅堂悬挂关公画像和楹联的现象。据讲解员介绍,东山人民把农历五月十三和六月廿四作为关帝特祭日和诞辰纪念日,每到这时,群众不仅进香朝拜,还举行关帝出巡文化踩街活动和搭棚唱戏庆贺。而来自高雄的张瀚中记者说:“我家后面就有一座关帝庙。到了这里参观关帝庙,感觉就像是在台湾一样”。“我们朝拜关帝的贡品也是一样,用‘三果’‘五果’”。他说。

    “无论岁月的流逝,两岸的关帝文化是一脉相承的,都是敬拜关帝的忠勇。”旺旺时报陈记者表示,这就是两岸一家亲的真实写照!

    PART.03

    澳角村:电商翅膀,对台湾的渔村发展有借鉴意义

    澳角村是三面环海、面积6.83平方公里的小渔村。曾几何时,澳角村的渔民们只能依靠传统的木船出海捕鱼,生活条件极为艰苦。近年来,依托海洋资源,澳角村的海洋捕捞、水产品养殖、海产品加工、电商微商、乡村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,澳角村也顺势走上渔旅融合发展之路。

    16日上午,台湾媒体青年团队探访澳角现代化养殖基地、走进民居改造的特色民宿、参观电商物流打包现场、与村民代表围坐交谈,见证了“澳角海鲜”如何通过网络销往各地,真切感受“生态产业”带来的民生红利。

    “澳角村的转型经验,对台湾的渔村发展也有借鉴意义。”大家感叹澳角村的发展模式,表示将深入报道这里的转型路径,为两岸乡村发展交流搭建桥梁。

    据悉,本次采风活动中,台湾媒体青年们累计拍摄素材超百分钟,后续将通过短视频、专题报道等形式,在新闻媒体及社交平台推出系列内容,让更多台湾同胞看见一个有历史厚度、发展热度、人文温度的漳州,进一步拉紧两岸文化与情感的纽带。

    记者进村“探店”

    两岸同胞相谈甚欢

    鑫屿海民宿的老板刘云星来自乌鲁木齐,聊天中得知,他以前从事的是管道生产行业,现在跨行干起了民宿。他的经验,也引起了台湾记者们的兴趣:“你为何要转行做民宿呀?你这样能竞争得过其它同行吗?”

    刘云星答复说,他以前带父母来漳州东山旅游,觉得这里不错,就在这里居住了下来,“我就当是打发时间。做民宿还可以认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朋友。我们有自己的特色,也是边做边学嘛!”

    在与福建旺晟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黎聪交谈时得知,他做鲍鱼苗培育已经二十多年了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也经历过挫折;而天涯澳角奶茶店的老板潘美玲无“无意”中透露了她经营奶茶店的秘密,“以前游客来我们这里旅游的时候,想喝杯饮料都很难。”于是,她就开始做奶茶店。

    39岁的林湖端已经做电商十多年了,从最早的微商,朋友间相互推荐做起,到现在通过直播带货,每天有四五百单的海鲜发往全国各地,还带上好几个同村妇女一起挣钱,大家都不用外出打工了,自己村里面的活都做不完,一天只要工作几小时,就有两三百元的收入。这些“探店”得来的“生意经”,不仅让台湾媒体青年们感觉抓到了“新闻点”,同时也拉进了大家的心灵距离,相谈甚欢。

    特别是当林湖端说“我们有14名主播,每天轮流直播”时,台湾新闻云胡记者不禁和她开启了玩笑:“你大小是老板了,长得又这么漂亮,我怎么没早点认识你呀。”

    来源:海峡导报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