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漳州的文化底蕴如何?

漳州 更新于:2025-06-15 20:01
  • 用户2825299151465

    福建漳州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,其文化底蕴深厚,具有以下特点:
    1. "历史悠久的古城":漳州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。漳州古城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,如漳州文庙、漳州府衙等,是了解漳州历史的重要窗口。
    2. "闽南文化":漳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,闽南语、南音、木偶戏、高甲戏等都是漳州的文化特色。其中,南音被誉为“中国音乐的活化石”,是漳州文化的一大瑰宝。
    3. "非物质文化遗产":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,如漳州木偶戏、漳浦剪纸、漳浦石雕等,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漳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。
    4. "宗教文化":漳州是宗教文化多元的地区,佛教、道教、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这里都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。著名的南靖土楼群中,就有许多与宗教文化相关的建筑。
    5. "美食文化":漳州美食丰富多样,如沙茶面、卤面、面线糊等,都是漳州的传统美食。其中,沙茶面更是闻名遐迩,成为漳州的一张名片。
    6. "民间艺术":漳州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,如漳州剪纸、漳州泥塑、漳州竹编等,这些艺术形式展现了漳州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技艺水平。
    7. "旅游文化":漳州拥有许多旅游景点,如

    举报
  • 家电销售商

   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。唐武后垂拱(685-688年)以前,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。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;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;梁天监(502-519年)年间在荆城(今靖城)建兰水县;梁大同六年(公元504年)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;隋开皇十二年(公元592年),并绥安,兰水入龙溪县。  唐高宗总章(668-760年)年间,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。至仪凤(676-679年)年间,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,率府兵二千多入闽,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。陈政死后,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,率领其众,平定了闽粤边境,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。唐垂拱二年(公元686年),陈元光经奏准在泉、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,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,因旁有一水叫"漳江",所以叫"漳州"。同时,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。开元四年(公元716年)漳州治移到李澳川(今漳浦县城),到贞元二年(公元786年),又迁往龙溪(今漳州芗城区),改称漳州郡。元代改称漳州路,明清两代称漳州府;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;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;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,又叫龙溪专区;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。1985年7月实行"地改市、市管县"行政体制,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。  漳州建置后,沿革多变,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。唐垂拱时,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,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;开元二十九年(公元741年),废怀恩县,割龙溪县来属;宋乾德(963-968年)时,领县除龙溪、漳浦外,还有龙岩、长泰,共四县;元时增设南胜县(后改为南靖县);明成化(1465-1487年)年间,增加漳平县;明正德十二年(公元1517年)析出平和县;嘉靖九年(公元1734年)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,并管辖漳平、宁洋两个县,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。民国以后,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,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,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,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。1949年9月19日,漳州解放。1951年6月1日,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;1960年春,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;1985年6月,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,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。1993年6月,龙海撤县建市(县级市);1997年1月,龙海市、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。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,即漳浦、云霄、东山、诏安、平和、南靖、华安、长泰县和龙海市、芗城区、龙文区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